考古大熊貓傑瑞      傑瑞怎麼不見了?

(雅安碧峰峽幼兒園圈舍2)
當時發生此事的幼兒園B班應該就是上圖這個幼兒園圈舍,目前是大熊貓怡暢一家三口熊居住的地方,從圖片對比可以看出來,這個地方的土層、屋子圍牆和部分丰容都被重新設計裝修過了。

當初這裡是幼兒園B班的場所,有至少7隻熊貓寶寶集體住在這裡。
它們在幾個月大的時候被人類帶到這裡人工養育,方便它們的媽媽能參加下一次繁育計劃。

這是熊貓中心的陋習,將幾個月大的熊貓寶寶與媽媽分開就是為了繁育更多大熊貓。

不過今年去參觀中心的三個基地,沒有再看見這種幼兒園,除了住在都江堰的茅茅,寶元,林溪之外,其他熊貓寶寶基本上都是與媽媽或乾媽在一起。

我猜測在這次集體失蹤(死亡?)事故后,熊貓中心應該終於修正這個錯誤行為,讓熊貓寶寶與自己的媽媽或者乾媽在一起生活,而不是與媽媽分離,由人類撫養。

就在我去參觀碧峰峽基地的當日,還看見有學生志願者團隊來打掃這個幼兒園外場。

考古到這個幼兒園大熊貓集體失蹤(死亡?)事故后,我想起四月去雅安碧峰峽基地,在基地大門外看見有暫時寄存寵物的籠子,說明這裡是不允許遊客帶寵物進去參觀的,估計就是防止大熊貓得傳染病,裡面曾有大熊貓因犬病毒死亡的說法可能是真的。

而且我在碧峰峽也沒有看見2022年出生的熊貓寶寶,幼兒園住的都是2021年出生甚至2020年出生的熊貓寶寶。

我猜測雅安碧峰峽基地現在應該是很少再做繁育,繁育工作主要放在神樹坪基地。
雅安碧峰峽基地主要是展出與交流。

7/8
考古大熊貓傑瑞      傑瑞怎麼不見了?

上圖是雅安碧峰峽幼兒園圈舍1,目前是大熊貓蘇珊一家三口熊的宿舍,推測是當時幸免於難的幼兒園A班宿舍所在處。
其實熊貓寶寶必須跟著媽媽一起生活至少一歲半,存活率才高。
而且熊貓寶寶不能群居,容易傳播病毒,病毒一來死一窩。

每一間幼兒園宿舍最好不能超過三隻小熊。
2006年拍攝的紀錄片《熊貓總動員》裡面說:遊客會給大熊貓帶來疾病風險。

大熊貓很容易患上各種寄生蟲病、感染以及像肺結核、肝炎、炭疽熱這樣的疾病。
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副主任、首席專家李德生自己也說過:大熊貓密度和數量大了,容易發生傳染病。
都江堰中華大熊貓苑裡面有一個圈舍,住的是三隻2021級的茅茅,寶元,林溪,它們已經有一歲半了,相對度過幼兒危險期,不過沒有熊貓媽媽在它們身邊還是讓人很揪心。
其實人工繁育過程中,人工養死的大熊貓也很多,早期的熊貓寶寶人工養育的都死了,後來改進方法,大熊貓寶寶才能成功存活下來。
希望熊貓中心正如當年喬治·夏勒說的那般,「最初的反應可能是倨傲和頑抗,事後也還是會理智考慮,吸收新觀念。」
所以經過種種分析,令人值得慶幸的是,在不斷犯錯的過程中,熊貓中心還是有吸取教訓,並有所改進的。
相比之下,成都基地還在堅持熊貓寶寶集體宿舍,太陽產房和月亮產房的幼兒園,年紀小小的大熊貓寶寶有不少都沒有跟在熊貓媽媽身邊。

上圖是2017年出生在雅安碧峰峽基地的17隻大熊貓集體照,最大隻粉紅色的就是北動的胖大海。
(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路)

8/8